院长谈 | 宜昌中院院长孙惠波:扛牢“三个重要”新使命 当好“奋勇争先”排头兵
省委赋予宜昌打造汉襄宜“金三角”重要支撑、长江大保护重要展示窗口、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三个重要”的新使命,宜昌法院身在其中、责在其中,必须扛牢政治责任,聚焦聚力支点建设,将更高定位、更高标准、更高要求贯彻落实到全市法院各项工作中,深入提质增效,奋力创先争优,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提供坚强保障、营造良好环境。
一、强化忠诚铸魂,提振创先争优精气神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将“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贯穿到宜昌法院审判执行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坚持把党的绝对领导落到实处。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对宜昌提出的“三个重要”新定位、“六个奋勇争先”新要求,完善党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做实重点工作跟踪问效和闭环管理,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省委工作要求、市委和上级法院党组工作安排落地落实落细。坚持发挥党建引领创先争优作用。深耕党组织“联建联创”工作法,抓好干警理论武装、党性教育、形势任务教育,注重法治精神和法治信仰培养,让党建引领成为推动审判质效提升、服务发展大局的最大增量。坚持强化奋勇争先意识。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切实提高政治标准、工作标准、作风标准,激发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精气神,进一步做优擦亮环资、破产、少年家事、知识产权、金融审判五大业务品牌。
二、强化实干担当,争创服务绿色发展标兵
坚持一切审判工作都要服从、服务大局,以高质量司法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扛牢长江大保护司法责任。依法审理涉长江大保护和环境资源各类案件,推行“林业碳汇+生态司法”工作机制,构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新格局,助力宜昌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打造生态司法保护“宜昌样板”。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依法严惩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进一步规范涉企司法活动,持续培育“绿色破产”工作品牌,健全服务保障发展新质生产力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侵权问题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千方百计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安全稳定。宽严相济依法惩治刑事犯罪,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积极防范化解经济金融、房地产等领域重大风险,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发挥司法建议助推社会治理作用,促推平安宜昌、法治宜昌建设。
三、践行司法为民,争创人民满意法院
坚持厚植为民情怀,以求极致的精神做实定分止争,以更暖举措回应群众期盼,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依法维护民生权益。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依法妥善审理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涉民生案件,持续打造“守望”系列家事少审工作品牌,妥善化解涉“三农”纠纷,推动涉诉信访矛盾实质性化解,继续做好法治宣传,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持续攻坚“切实解决执行难”。完善执行源头治理和联动机制建设,深化立审执一体化管理,把握执行工作“时度效”,落实善意文明执行,妥善办理好涉企执行案件,及时兑现胜诉权益,努力让当事人感受到执行的“力度”与“温度”。深化“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持续加强人民法庭规范化建设,努力打造特色化法庭,推广“橙子法庭”等成功经验,进一步发挥人民法庭“三服务”职能作用。
四、强化改革落实,争创全省审执质效先进
坚持守正创新,狠抓改革落地见效,不断提升审判质效和司法公信力。推进机制创新。严格落实人民法院“六五”改革纲要,做好司法领域各项改革经验的复制推广,深化“小切口”改革,优化审执数据会商机制,探索由二审、再审法官对原审案件进行随案质量评查,不断提升审判执行质效。推进管理提效。完善审判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机制,进一步压实院庭长监管责任,提高疑难案件阅核比例,将法答网“精选答问”与法院案例库一并纳入强制检索范围,深化和规范司法公开,贯通落实“管案”和“管人”。推进科技赋能。深入推进全业务全流程无纸化办案和政务办公无纸化,推动审判理念更新、业务流程重塑、办案习惯转变、管理方式变革,以数字赋能审判执行工作和各项司法政务工作提质增效。
五、强化从严治院,持续锻造宜昌法院铁军
坚持全面从严管党治院,大力倡导忠诚、为民、公正、拼搏、廉洁的司法作风,建设敢拼能扛、堪担重任的法院队伍。持续提升队伍素能。扎实开展“干部素质提升年”活动,用活用好“格局讲坛”、青年读书班、审判业务研修班等平台,全面开展跨法院组团式学习,深化院校合作,拓展“审、学、研”一体化和“基本业务+”建设,培养学术型、专业型、复合型人才。持续优化干部成长路径。加强对全市法院干警的“选育管用”,深化落实“新青年成长321计划”,有针对性地精准识别、分类培养年轻干部,引导干警在重大案件、重大改革、重大任务、基层一线中锻炼成长。持续深化纪律作风建设。始终坚持全面从严管党治院,始终坚持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始终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加强全市法院队伍教育管理监督,巩固拓展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开展工作纪律突出问题整治,排查管控重点岗位廉政风险,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审判工作现代化提供有力“硬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