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人民法庭(40) | 沙湖法庭:打造“水产法庭” 护航渔业发展
沙湖人民法庭位于仙桃市沙湖镇大桥路,建筑面积930㎡。全庭有5名干警,包括1名法官、2名法官助理、2名书记员,辖区人口30万人,2021年收案360件,结案345件,结案率95.83%。
沙湖镇内湖泊星罗棋布,沟渠纵横交错,水土肥沃,历来水产养殖业发达。现有耕地面积9.6万亩,其中精养鱼塘面积3.8万亩,莲藕面积2.5万亩,养鳖面积1200亩。为助力渔业健康发展,沙湖法庭充分发挥“桥头堡”作用,妥善化解涉渔纠纷,为养殖户提供安心、暖心、顺心的法治环境。
加强诉前调解 减少诉讼增量
“你是不是在我的送货单上签了名?”“在送货单上签字只证明我收了你的鱼饲料,货款早已支付给你!”李某与彭某因为鱼饲料货款,各执一词来到沙湖法庭。
沙湖法庭负责人李玲法官详细了解事情始末后,分别与双方当事人“背对背”沟通,耐心释法说理,在诉前妥善化解该纠纷。同时,李玲法官就案普法,全面细致地告知彭某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法律风险,提醒其加强证据保存。“对于这种主动到法庭要求‘评理’的案件,我们采取诉前调解措施,及时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并进行一对一普法,加强养鱼户法治观念。”李玲表示,今年以来,沙湖法庭成功调解涉渔纠纷69件,其中诉前调解41件,有效从源头减少诉讼增量。
常态普法宣传 提高法治意识
“李法官,我这个情况能否讨回货款?”鱼饲料经营商老张看到走街串户普法的沙湖法庭干警,连忙上前询问,并得到李玲法官的耐心解答。
“鱼饲料经营商不规范的记货方式和交易习惯,导致纠纷频发。”李玲法官介绍,为有效防范渔业养殖过程中的各类法律风险,沙湖法庭常态化开展送法“进渔塘、进渔民、进鱼饲料经营商”活动,结合典型案例,深入浅出地宣传相关法律知识,“一对一”“面对面”为他们答疑解惑。
为当好司法“店小二”,沙湖法庭干警一方面梳理统计已办理的涉渔纠纷案件,一方面不定期走访调研商户和养殖户,了解其法治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普法方案,并采取专题法治讲座、发放宣传册、走访普法、巡回审判等多种措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法治素养,着力营造“学法、信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主动靠前服务 妥善化解纠纷
为及时高效化解纠纷,打通司法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沙湖法庭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先后在沙湖镇、沙湖原种场、五湖渔场设立法官工作室、诉前调解工作站,由法官、法官助理包点服务、驻点办公,常态提供咨询、立案、调解、诉讼一体化司法服务,让老百姓打官司、解决纠纷更加便利。
“我们有件纠纷希望法官工作室帮助协调解决”,今年4月,五湖渔场的14户渔民与王某、某银行因金融贷款纠纷冲突不断,严重影响了渔场的正常经营,渔场负责人汤某到五湖渔场法官工作室寻求法律帮助。
为妥善解决群体性纠纷,李玲法官主动联系地方司法所、驻村律师共同研判案情、制定专项矛盾化解方案,最终成功打通案件堵点,三方达成一致调解意见,让14户渔民能够继续安心养殖。
“群众怎么方便,我们怎么来。”李玲法官表示,法官工作室、诉前调解工作站自设立以来,一直高效运行,已妥善化解各类纠纷30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