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司法决策都是营商环境,都是企业信心!

发布时间:2025-07-16  访问次数:68

wechat_2025-07-16_110749_007.png

 咔嚓一声,随着相机快门按下,横跨湘鄂两地,事涉3家法院的3件涉企案件,曾经势同水火的两家企业代表握手言和。一场“双输”僵局得以破解。

 今年4月,鄂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的一起承揽合同纠纷案件进入到法官的视野中。湘鄂两家企业因3份合同引发纠纷,矛盾愈演愈烈,最终在鄂州、武汉、常德三地分别提起诉讼。历经多轮审判,一方认为对方未按照合同约定提供设备的单证资料,在设备试运行过程中产能不达标、零部件不合格、调试不当;另一方则认为自己已经履行合同主给付义务,对方应结清货款。双方当事人矛盾焦点分歧较大,各执己见,互不相让。

 面对这一剑拔弩张的态势,法官在细致梳理案卷时敏锐地发现,涉案企业在武汉、湖南常德等地还存在2起争议焦点高度趋同的诉讼,争议始终围绕设备技术参数不符、验收标准分歧以及尾款支付僵局展开,如果多地诉讼的阴霾持续下去,将会使本应蓬勃发展的2家企业陷入经营困境。

 “一纸判决能为该案画上圆满句号吗?”法官翻阅着卷宗,若有所思。2家企业的纠纷在“诉讼-执行-再诉讼”中反复循环,逐步形成了诉讼“拉锯战”,多地诉讼、高昂的诉讼成本、合同停滞、商誉受损给了2家企业当头一棒,融资中断、资金流短缺、正常经营受阻的次生问题也接踵而至,如此下去,2家企业将难以承受“拉锯战”引发的连锁反应。

 “一揽子调解、一站式解决”。法官下定决心通过“三案归一”的调解方式来破局。在得到兄弟法院的支持后,一场涉及两家企业、三地诉讼、标的额六百余万的调解工作拉开帷幕。

wechat_2025-07-16_110800_391.png

 法官没有一开始就给出调解方案,而是沉下心来挑灯夜战查阅大量资料学习相关设备技术参数知识以及验收标准剖析矛盾根源,与华容、武汉、常德三地法院积极沟通,协调“一揽子调解”的工作细节;与双方企业积极联络,了解双方争议焦点、企业发展现状。通过线上沟通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准确掌握矛盾焦点,法官渐渐理清了调解思路,也逐渐取得了双方企业的信任。时不我待,随即着手开展调解工作。

 调解伊始并不顺利,当事人间利益诉求差异大、调解基础薄弱,双方从法理基础与事实依据两个层面讨论调解方案,却始终在调解数额上达不成一致意见。眼见这一不妙势头,法官迅速调整策略,开展“背对背”磋商,与两家企业将心比心地交流,讲事理,论法理,说情理。法官精准地抓住了法律、商业、人情多角度的平衡点,最终双方均愿作出让步,综合3案的标的额,调解至一次性支付330万元后,同时撤回相应起诉、反诉和上诉。

 这起涉案标的大、跨域范围广、时间成本高的企业合同纠纷案,在短短半个月的时间里,以调解结案形式画上了完美的句号。双方当事人均表示“若非此次高效的调解,企业将陷入漫长的诉讼风波,严重影响正常生产经营。这次一揽子解决诉讼纠纷后,公司终于可以轻装上阵,全身心投入到生产经营活动中了”。

wechat_2025-07-16_110814_335.png

 一案调活“法治水”,消融多案“矛盾冰”。“三案归一”调解的圆满结局,正是为企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的生动注脚。所以说,每一个司法决策都是营商环境,都是企业信心!


编辑: 柯学文 曹波
文章出处: 省法院民二庭、鄂州市中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