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湖北:群众烦心事,家门口“一站式”清仓!
“以前遇上麻烦事儿,
又是找社区,
又是跑法院,
想想都脚打后脑壳。
现在好了,
推开综治中心这一扇门,
法官就在里面!”
十堰市房县的街坊邻里最近发现,县综治中心里添了不少“新面孔”——这支房县法院派出的服务团队可不光是“坐坐诊、开开方”,是真带着“法律锦囊”和为民情怀巧然融入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毛细血管”中。
调解能手“安营扎寨”,专业服务“云送到家”
“这烦心事啊,在家门口就能‘一揽子’搞定,省心省力还有人情味儿!”一位正在房县综治中心调解指导处咨询的城关镇居民乐呵呵地说。
今年以来,房县法院积极响应、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精心选派优秀法官+助理+书记员组成的专业诉服团队入驻县综治中心,并特别聘请了两名经验丰富的退休法官加入这支队伍。这些“老法院人”的银发智慧,成了调解现场的“定海神针”。在中心的调解指导处里,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线上服务这些“数字法宝”全天候在线运转,线上线下无缝衔接,“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调解更便捷,将法院在矛盾化解中积累的“真经”融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巧分流,解纷按下“快进键”与“精准键”
光是入驻还不够,关键在于机制创新巧“破愁”。依托综治中心搭建的“大调解”平台,房县法院探索出矛盾纠纷“双向精准分流”新模式。综治中心“派单”,法院“接单”后能够“秒上线”——对综治中心推送的案件,启动“多元调解+法院专业指导”的联合响应机制,快速介入,合力攻坚,为诉讼“减负”,为群众“解忧”。
就在不久前,综治中心推送了付师傅等9位劳动者和某酒店的经济补偿纠纷。这事儿可不小!房县法院诉服团队立即联合县人社局、县总工会组成“解忧联盟”,共同发力。“法理人情两头讲,坦诚沟通破僵局”,当天即当场促成双方握手言和,27.8万余元补偿款协议达成,并明确30日内支付完毕。劳动者们的合法权益,在“家门口”就得到了高效保障,工友们攥着协议直点头:“补偿款能拿到,心里这块石头总算落了地!”“现在在这(综治中心)就能‘一站式’办完,真方便啊!”
那要是调解不成、需要走诉讼程序怎么办理呢?对于进入诉讼程序的纠纷,房县法院严格落实调解优先原则,在尊重当事人意愿的前提下,立案后先走调解“通道”,充分发挥综治中心多元调解的优势,能调则调。达成协议的,根据当事人需求及时进行司法确认或出具调解书,赋予调解结果法律强制力;调解不成的,再进行“繁简分流”——简单案件走“快车道”,在综治中心速裁法庭进行速裁快审,当判则判;复杂案件经过流转程序,返回后台法官精审细判,确保每一起纠纷都能得到公正、高效地解决,让正义不缺席、不迟到。
“小法庭”大讲台,法治清泉润心田
在综治中心,房县法院设立的速裁法庭可不只是“断案快手”,更是一所生动的、充满烟火气的“法治讲台”。
在这里,可以看到法官“第一现场”调解500元借款风波——吴某因500元借款将好友邓某诉至法院。案子金额虽小,闹心事可不少!在法院调解团队的努力下,双方加回了互删的微信好友,打开心扉说“敞亮话”。2025年6月6日下午,邓某通过微信将500元借款转还给了吴某。收到款项后,吴某当场撤诉,并感慨道:“感谢你们,不然为这点钱伤了老感情遭人笑话!”这起小案的成功化解,生动诠释了“和为贵”的朴素价值观。
不仅仅是“坐堂问案”,为了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围绕乡镇、村(社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节奏,房县法院有计划、有步骤地嵌入乡镇综治中心建设,将司法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社会治理的最前沿,将法律力量和温暖的司法情怀送到百姓的“家门口”。
就在本月8日,一起因邻里间“好意同乘”引发的侵权责任纠纷被房县法院大木法庭联合大木厂镇综治中心成功化解。王某当庭提交撤诉申请,与李某握手言和。这场可能撕裂邻里情谊的官司最终圆满解决,正得益于法庭与辖区综治中心协同发力、多元解纷。
李某出于情谊,无偿搭载邻居王某出行,途中发生意外致王某受伤。双方对赔偿责任存在较大分歧,纠纷诉至大木法庭。法庭研判认为,单纯判决难以实质化解矛盾,还可能伤及邻里感情,于是迅速启动多元解纷联动机制,将案件情况及调解要点推送至大木镇综治中心。
综治中心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基层治理优势,指派调解员与法官形成合力,采取“背靠背”沟通疏导情绪、“面对面”协商争议的工作方式,结合法律释明与乡情劝导,耐心阐释相关法律规定及人情事理。经几轮专业调解,双方在赔偿金额上达成一致协议,李某当场履行完毕。
两人结伴离开前,王某对法官感谢道:“来之前我怕伤和气又怕赔不了钱。多亏法官和调解员们,既解决了问题,也保住了我们之间的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