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阿姨”用心点燃希望之光
——记湖北省通城县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庭长毛丽霞
湖北法院网讯(作者:唐业继 编审:李国清)2月8日,在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视讯会议上,湖北省通城县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庭长毛丽霞被授予 “第二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这是全国法院系统仅有3名获此殊荣的法官之一。
通城县人民法院少年法庭是湖北省第一家专门审理未成年人犯罪以及涉及未成年人民事、行政案件的审判机构。庭长毛丽霞今年45岁,在20多年的工作中,她既是一名女法官,更是一位“母亲”和“阿姨”,她把“情”、“理”、“法”有机结合,以千言万语、千辛万苦、千方百计的情怀对每一位误入歧途的未成年人予以关爱,帮助他们重拾人生的花季。9年来,在毛丽霞亲手办理的520余件涉少案件中,无一发回重审或改判,调解率达91%,挽救未成年人600余人。先后荣获 “全省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先进个人”和“湖北省优秀法官”等称号。
用细心维护社会安定体现正义之光
刑事审判往往和严肃、冷静、理性联系在一起,似乎是男性的专利,而毛丽霞成为一名刑事审判岗位上的女法官时,她对“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执着追求有了更真切的感受。 1986年7月刚满十八岁的她被分配到了通城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工作,从当上法官那一天起,就与法律结下了不解之缘,她就要求自己办好每一起案件,办对每一起案件,绝不能让法律的公正因为自己的疏忽过失而受到扭曲和误解。为了实现“零错案”目标,她坚持不懈抓自身素质的提高,学习从不放松。她在庭审前必须认真审查卷宗,制订严密细致的庭审方案,主动征询控辩双方意见,把握控辩双方的一致点和争议点,对庭审需要注意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提高庭审效率,保证庭审效果。在庭后认真组织合议庭成员进行评议,反复推敲案情,力争使每个案件都办成“铁”案。二十多年来,她践行着当一名称职的人民法官的诺言,干一行爱一行,从被分配到刑事审判线上,她从未申请调换岗位,始终对刑事审判充满了饱满的工作热情。她审理的各类刑事案件无一起超审限,无一起发回重审或改判 。
用耐心化解社会矛盾体现和谐之光
人民法院既是正义的捍卫者,更是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实现办案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理应成为法官职责。办案的法律效果是靠案件的事实、证据、程序、法律适用等严格的审查判断和充分论证取得的,办案的社会效果是靠耐心细致的调解和解释工作求得的。特别是对刑事案件,往往是被告人和受案人对立情绪较大,有些受害人甚至会因为受到伤害而失去理智,采取其他非正常手段来宣泄自己的感情。面对那些让你又可气又可怜的受害人,她始终认为:法,不辩不清;理,不析不明。只要把法律分辨清楚了,把道理分析明白了,当事人最终是能够接受的。她所办理的被告人卢祥飞交通肇事一案,由于被告人卢祥飞疲劳驾驶小客车,车速过快,造成交通事故,致命乘客4人受伤,3人死亡。由于涉案的被害人较多,后果严重,被告人无赔偿能力,在侦查阶段无法达成赔偿协议,由于得不到赔偿,被害人对立情绪较大,在侦查起诉阶段就多次到上级有关部门缠诉、上访。如果案件处理不好,极易引起被害人的激烈情绪,激化双方当事人的矛盾,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为了做到“不让当事人成为上访人,不让案件成为信访案件”,在判决前。从法律、情理上向被害人作了大量的解释调解工作,到被告人所在地了解家族经济状况,又多次到看守所找被告人宣传相关法律、法规,给双方当事人指明了法定上的赔偿范围,赔偿标准及判决与调解的利弊所在,引导双方当事人自己预测可能面临的诉讼结果或可能承担的诉讼风险,通过不懈努力,原、被告人双方均深受感动,愿意接受调解,以判促调柳暗花明,调解终于达成协议,至此,这起矛盾激烈、困难重重、涉及人命的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在双方当事人的连声道谢和村、镇干部的赞声中告结,最后,被害人当庭表示充分理解和完全接受法院的调解,不会再到有关部门信访。近年来,她所办理的案件没有一件成为信访案件。
用爱心感化未成年人罪犯体现宽柔之光
作为一名刑事法官不仅要用法律惩治犯罪,而用要学会用法律拯救罪犯。特别是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更要充分体现宽严相济的方针政策,要用女性特有的母爱去教育感化未成年被告人,充分发挥刑事审判在预防与矫正青少年犯罪方面的功能。在审理李某抢劫一案中,发现李某是个苦命的孩子,17岁的人生道路上充满了坎坷、怨恨。其父母早年离异,他被判归父亲抚养,母亲外出打工杳无音信,父亲找了一个后妈,给多余的他租另一间房子另住,缺少亲情的他最终厌学而流浪社会,竟而走上了犯罪道路。当了解到李某的成长经历后,她多次找到李某的父亲与其交心谈心,指责其没尽到一个做父亲的义务,要其多给予孩子温暖、关爱,并将父亲带到监狱与被告人李某见面,看到憔悴、木纳、泪流满面的孩子,父亲的心颤抖了,她的真情和儿子的悔恨泪水感动了父亲,唤回了父亲内心深处失落的灵魂,李某的父亲也主动承认了自己的父爱与教育的缺失,要求法官从轻处罚其儿子,给其重新做人的机会。法庭上,父亲表示今后一定要给予孩子以关爱,让孩子有家的温暖,要尽到自己的监护责任。李某也当庭痛哭流泪,久违了父子亲情在庄严的法庭上又复苏了。由于孩子接受教育后有很大的触动,确有悔改表现,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其从轻判处,给了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刑释后,父亲帮其联系了一份临时工作。李某从此改掉夜不归宿的坏习惯,父子情更深了。在涉少审判平凡的工作中,没有惊天动地的创举,只要用耐心细致的真心和风细雨的感人言语去教育、挽救、感化犯罪的未成年人,为他们找回失落的青春年华。挽救了一位失足少年,自己也多了一份欣慰。2006年6月,未成年人李某与一名长沙姑娘相恋订婚抬起了头。而在4年前,17岁的他还顶着强奸犯的帽子。2002年4月2日,他因一时冲动,诱奸了一同打工的14岁女孩李某。当晚,他慌忙逃离通城。25个月后,他回到通城向公安局投案自首。2004年3月9日,通城县公安局将他刑拘。县检察院迅速起诉至通城县法院。县法院少年法庭庭长毛丽霞等法官们走访了他的家庭及以前就读的学校后,发现他平时为人忠厚老实,此次犯罪是因一时冲动。加上他有自首情节,少年法庭对他进行圆桌审判,以减轻他的心理、精神压力。他在法庭上泪流满面,表示今后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最终,法院依法从轻判处其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4个月后,他为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前往长沙一家酒店打工。2005年,他通过考试取得了国家二级厨师资格,随后被长沙一家大酒店聘用为厨师,月薪近万元。在酒店工作时,他认识了当地的一个姑娘,并谈上了恋爱。结婚前,他给毛丽霞等法官们寄来喜糖和感谢信,信中写道:“感谢法官阿姨给了我重新做人的机会,衷心感谢你们挽救了我,教育了我,让我得以重塑人生。”
用真心关爱被害少年体现温馨之光
2004年初,少年刑事审判庭更名为少年法庭,并加大受案范围,包括对涉少的民(商)事、行政案件的审判,这意味着不仅是教育、挽救、感化失足未成年人,对那些受了伤害的未成年人了要给予法官的关爱。毛丽霞想,目前,我国并没有预防少年犯罪的绝对措施。她对庭里其他法官说:“当一个少年潜意识想犯罪时,自身其实也十分害怕。这时,他们很可能因他人的关爱而感动,继而放弃实施原本就薄弱的犯罪初衷。给孩子们更多的关爱,尤其是那些心灵受过伤害,感情出现偏执的孩子。“未成年人吴某某,亲生父亲早逝,母亲长年在外打工养家糊口,自己随同继父在家生活,在她年仅11岁被继父奸淫,持续时间长达六年之久,一直不敢告发,后因怀孕堕胎而发案,吴某某更是觉得无脸见人,平日很少出门,没有生活信心。得知情况后,她和承办女法官主动找到吴某某母女俩做思想工作,要其母亲注重对孩子的心理疏导,并告知她不要因为忙于生计而忽视了女儿成长环境,语重心长地开导吴某某要面对现实,放下思想包袱,学会保护自己,更要振作精神去创造未来美好的生活。通过交心谈心,母女俩深受感动,吴某某决定外出学艺,以挣钱供弟弟读书,减轻母亲经济负担,吴某某目前在一家美容厅找到了自己的职业,每月能拿到一份有颇丰的薪金,她就是这样常常用一席席温馨的话语如涓涓细流般流入到无知孩子的心田,以耐心真诚的疏导擦亮着他们的心灯,指引着他们未来的生活道路。
为了达到好的审判效果,她所审理涉少的刑事、民事案件中,创新引进了《判后寄语》的作法,在案件判决后,附上法官寄语,向双方当事人提出希望和要求,以达到既化解当事人愤怒,又抚慰、教育当事人的目的。未成年人葛某出生于一个不幸的家庭,八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得了精神病,自己因无人监管而靠盗窃诶生,走上了犯罪道路。她在制作判决书时附加了判后寄语:“被告人小葛因没有父母关爱和家庭温暖而步入歧途,其盗窃数额巨大,必然要受到刑事处罚。希望被告人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深刻吸取教训,加强法制学习,明辨是非,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取财富。这样获得的财富虽然来得难一些,少一点,但捂着温暖,用了安心,少了一些提心吊胆的惊恐,多了一份平安是福欣慰,虽然此时受到了法律的审判,但这只是你漫漫人生的一个坎坷,以此为戒,重新做人,为养育你的家人争一口气。我们都不会遗弃你的!我们期待着你的新生!”短短几行判后寄语,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透过法官充满鼓励和希冀的话语,葛某既懂得了法律的尊严,又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葛某收到判决书后认罪服判,并表示:要用劳动的汗水洗刷心灵的伤痛、用青春的热血写一曲新生的凯歌。
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她带领少年庭在全市率先对判处缓刑的未成年人实施“社会服务令”制度,把司法工作向后延伸,为浪子回头创造条件。17岁的少年犯小敬成为该庭“社会服务令”的第一位受益者,在缓刑期间,小敬每天早上8时都会按“社会服务令”的要求,来到通城县白沙社区敬老院,协助工作人员照料老人,为他们喂饭喂药,帮助清理个人卫生,拉拉家常,小敬的努力得到周围人的赞许。事后小敬深有感慨地说:我到敬老院生活的日子,虽然仅仅半个月,但却学到了我十六年来没有学到的东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做人要有一种爱心,要与人为善。自己今后的愿望是办一个敬老院,使天下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靠......
“这些犯罪的孩子,许多人会认为他们很坏。但在我看来,他们也有很多优点。没有人一生下来就是罪犯,他们出轨是环境造成的。”毛丽霞向记者介绍,目前,少年犯罪快速增长已是不容忽视的事实。其原因主要有三个:少年人自身年龄决定,处在他们这个年龄思想不稳定,易冲动,易突发性犯罪;社会的失衡,这包括贫富不均、财富分配不公等,这使许多未成年人出现仇视社会的想法;部分学校、家庭在教育孩子时出现偏差,造成孩子心气浮躁,无法正确面对人生,更促成犯罪。“毛丽霞说:“让少年犯们知错就改的关键是把他们同其他的孩子一样看待。然后,要挖掘他们的优点,并让他们重燃对人生的希望,拥有渴望的梦想,这才能真正从心底挽救他们。”
毛丽霞还认真开展涉少民事、行政审判工作,努力实现通城法院少年审判工作的宗旨和目标,全面保护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身心健康、隐私权、受教育权、监护权等合法权益。胡某是通城县大坪中学学生,因在学校参与打架事件被老师责罚,一时想不开在放学后到校外自残,家长愤而将学校告上法庭,学校认为自残事件发生在校外,拒绝赔偿经济损失,被害人家长因得不到赔偿而缠诉上访,矛盾极其尖锐,为了确保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家庭稳定,少年法庭法官多次到学校做调解工作,要求学校给予适当赔偿。同时对胡某及其家长加以思想引导,释明相关法律法规,由于法官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原被告人深受感动,最终自愿达成和解协议,一场矛盾尖锐的纠纷得以顺利化解。
她最后说:“成绩只能代表过去,今后将和全庭女干警一道,不懈努力,积极拼搏,尽职尽责,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