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模范看齐 | 武汉市汉阳区法院
——初心如磐践使命 赓续奋斗写华章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表彰全国优秀法院全国优秀法官全国法院办案标兵的决定》,武汉市汉阳区法院获评“全国优秀法院”称号。
静水流深终有源。荣誉的背后,是是一代代汉阳法院人的坚毅远行与赓续奋斗。
近年来,汉阳区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推动了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用一声声铿锵有力的法槌敲响了新时代的法治强音。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为更好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汉阳区法院彰显能动姿态,实施“法护万企”助企惠企工程,以公正高效司法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赋能增色,为加快建成宜居宜业新汉阳注入法治动能。
“太感谢法官了!这种以租抵债的方法不仅帮我保住了厂子,还让我有了偿还欠款的能力。”湖北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某激动地说。在申请执行人李某等28人与被执行人湖北某公司执行案中,汉阳区法院受案后立即启动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针对该公司及王某名下均无可供执行的财产、仅剩空置的厂房和机器设备的情况,该院没有选择变卖该公司厂房、设备等可能导致企业破产的强制执行方式,而是提出“以租抵债”方式,即把空置的厂房和机器设备出租并将租金用以偿还债务,累计为李某等28名申请人执行到位1300余万元。该案入选“武汉法院营商环境建设典型案例”。
每一个案件的办理都事关营商环境。汉阳区法院在立审执全流程全面推行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并制定涉企财产处置、失信惩戒等9条“负面清单”,依法慎用强制措施,尽可能减少司法活动对企业经营的负面影响。
“批准湖北某煤炭销售公司重整计划。”2022年6月10日,汉阳区法院在某煤炭公司破产重整案中依法裁定批准重整计划草案。该煤炭销售公司是汉阳区一家老企业,近几年因投资失误导致资金链断裂,无法清偿5.5亿元到期债务而被债权人申请破产。汉阳区法院秉持挽救理念,成功引入某能源公司作为战略投资人,为该煤炭公司注入5000万元重整资金,成功帮助企业脱困重生,取得保市场主体、稳职工就业、护合法权益的“多赢”。
为充分发挥破产审判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业质效的功能,汉阳区法院大力推行“执转破”“简易破”,强化破产处置府院联动,用“破”与“救”的司法智慧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既快速推动“僵尸企业”有序退出市场,又大力帮助“病危企业”脱困重生。
这是汉阳区法院聚焦“以控制成本为核心”,探索“小切口微创新”服务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个缩影。2022年以来,汉阳区法院“执行一站式办理”通过“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创建改革试点项目”验收并获通报表扬,涉企多元解纷、胜诉即退费等3个项目入选“全市法院第一批法治化营商环境创新示范项目”,涉企案件执行“三步法”入选“全市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举措”。
为进一步优化司法服务企业举措,汉阳区法院联合汉阳区政府发布全省首个《法治助企白皮书》,每年发布《行政审判白皮书》,连续7年开展“服务企业月”活动,通过实地调研“访企业”、送法上门“讲专业”、邀请座谈“听意见”、问诊开方“解难题”、司法建议“防风险”等举措,切实把司法服务做到企业心坎上,精准助力企业健康发展。近年来,汉阳区法院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持续在全省基层法院排名前列。
“被告人彭付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二十年,剥夺政治权利二年,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2019年6月10日,汉阳区法院对全省首例“车辆套路贷”涉黑案公开宣判,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被告人彭付假借车辆抵押借贷之名,通过虚增债务、肆意认定违约等方式强立债务,使用暴力伤害、非法拘禁等手段强行索债,非法敛财数百万,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秩序,对人民群众、同行形成行业非法控制,给社会治安、人民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以及经济秩序带来严重危害。汉阳区法院坚持严惩方针,依法对该团伙首要分子判处有期徒刑二十年,对11名积极参加者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是人民法院义不容辞的责任。汉阳区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积极参与平安建设,扎实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在“打财断血”“打伞破网”上持续用力,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荣获“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集体”。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诉讼服务直接关乎百姓的司法体验,汉阳区法院深入推进“一站式”建设,变群众“需求清单”为“便民举措”,为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诉讼服务。
“一次不用跑就能立案,确实又快又方便!”在汉阳区法院申请立案的黄律师感慨地说。今年2月,该院立案庭在办案平台审核通过了黄律师在“移动微法院”提交的一起侵权纠纷立案申请,从提交申请到登记立案仅用时约半小时。
为进一步便利当事人诉讼,汉阳区法院积极推广“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小程序和诉讼服务网,网上立案率达99%。
在优化线上诉讼服务的同时,汉阳区法院以“武汉法院诉讼服务十项便民举措”为牵引,积极创新诉讼服务措施,在立案大厅、执行事务中心公布全院法官、法官助理和书记员的联系电话,安排专人陪同老年人、行动不便当事人办理诉讼事项,明确当事人申请执行立案不需要再提供生效证明……通过一项项小举措,彰显诉讼服务大关怀,切实让群众感受到诉讼方便、服务贴心。
“小学报名时间快要截止,再拖就来不及了!”李某离婚后孩子由她抚养,但李某户口在黄冈,在武汉没有住房,无法在武汉为小孩办理上学手续。因孩子父亲张某户口在武汉,李某多次联系张某协助办理孩子的入学手续,对方拒不配合。经调解法官深入释法析理,双方当场达成一致,孩子最终顺利办理入学事宜。
为推动更多纠纷源头化解、诉前化解,汉阳区法院实施“法安汉阳”诉源治理工程,构建“1+1+N”多元解纷机制:一方面“走出去”,推动成立武汉市首家党委、政府主导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在中心设“法官工作室”,对接全区11个街道118个社区开展调解指导、诉调对接;在湖北省建筑劳务协会、武汉市金属材料流通协会设“诉调服务站”,在社区“阳小驿”挂牌“阳法驿站”,推动解纷触角向重点行业领域和社区前端延伸。另一方面“引进来”,在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设在线调解、工会调解等工作室,聘请特邀调解员进驻开展诉前调解。近三年,推动12051起纠纷快速化解在诉前。汉阳区法院先后荣获“全国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先进单位”“全省法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示范法院”。
“我想起诉讨薪,却没有对方身份证号,怎么办?”“如果没有被告身份信息,但有足以使被告与他人相区别的、具体明确的被告姓名或者名称、住所等信息,就可以来法院立案。”2022年9月20日,“全国模范法官”、“周二之约”发起人李冲在长江日报“周二之约”专栏解答胡某的法律问题。
服务延伸一步,治理深入一层。为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汉阳区法院定期进驻长江日报“周二之约”专栏,开展直播答疑,选派法官担任7所高中法治副校长,常态化送法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增强群众法治意识,荣获全国法院“司法宣传工作表现突出单位”。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汉阳区法院坚持遵循顶层设计、积极探索基层路径,持续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
早在2014年,汉阳区法院被确定为全省首批司法体制改革先行试点基层法院。在完成司法体制改革试点任务基础上,汉阳区法院全面深化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改革,构建“简案快办、类案专审、繁案精办”新模式,努力提升审判质效。
在徐某等追索劳动报酬系列案中,汉阳区法院精选其中5件案件先行审理宣判,并邀请部分当事人旁听庭审。通过示范诉讼,促成其他当事人主动申请诉前调解,65起纠纷仅用3天时间即圆满化解。
这是汉阳区法院优化简案快办方式的一个缩影。为切实推动简案提速,汉阳区法院对简单案件适用“小额诉讼+简易程序”,系列纠纷实行“示范诉讼+参照调解”,推行“要素式”庭审提纲、“格式化”文书模板,91%的案件在简案“快车道”上跑完全程,实现“简出效率”。同时,优化繁案精办机制,明确发回重审案件均由院庭长办理,“四类案件”指定院庭长及资深法官办理;建立专业法官会议例会制度,研讨新型疑难复杂案件,集中学习法律适用及上级法院业务指导意见,统一裁判思路,提高办案质量;每月开展案件评查评选及讲评,推出文书、案件选评“红黑榜”,促进案件、文书质量提高,努力培育精品案件。近三年,17个案例入选“中国法院年度案例”等国家级、省市级奖项。
汉阳区法院将审判管理作为提升司法质效的重要手段,统筹优化“人案配比”,加强动态精准调度,明确审限变更由“一把手”院长审批,加强对长期未结案的预警研制,多措并举促进办案效率提升。2022年,案件平均办理用时62天。
一组组高效的司法数据,见证了汉阳法院奋力跋涉的深深足迹、守正创新的悄然巨变。汉阳区法院先后荣获“全国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改革示范法院”“首届全国法院审判管理优秀业务单位”和首届“湖北改革奖”“全省法院系统司法改革示范法院”等称号。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汉阳区法院紧盯“五个过硬”要求,坚持以更高标准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人民群众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法院队伍。
在省法院拉练检查整改这场凝神聚力的“政治体检”、除疴去疾的“高压拉练”、引领发展的“靶点突围”中,汉阳区法院紧紧围绕政治上筑魂、思想上培根、业务上提能、纪律上强基、作风上塑形的整改要求,坚持立行立改与建章立制相结合,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司法能力进一步提升、干部队伍进一步年轻化,各项工作水平进一步优化提升。
“时代呼唤着我们,人民期待着我们,唯有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今年1月,汉阳区法院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读书分享会上集体诵读二十大报告金句。
为促进提升队伍综合素质,汉阳区法院实施“法润知音”以文化人工程,大力建设“书香法院”,新设法润知音文化中心,组织青年干警“读书会”“阳法青年说”“我的办案故事”27期,大力弘扬实干进取正能量,不断提振干警干事创业精气神,引导干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汉阳区法院持续深化“清廉法院”建设,深入开展司法作风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常态化顽瘴痼疾排查整治活动,严格执行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等铁规禁令,完善规范司法行为、优化司法作风监督管理机制18条,加强对干警的日常监督管理,常态化开展审务督察,做到长抓长严、防微杜渐,打造过硬法院队伍。
汉阳区法院先后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全省政法队伍先进单位”“全省先进法院”等国家级、省市级荣誉,涌现了以李冲、王玲为代表的“全国模范法官”“全省最美基层法官”“全省审判业务专家”等一批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