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引领 勇毅前行
——湖北法院掀起学习鲍卫忠同志先进事迹热潮

发布时间:2023-07-03  访问次数:23002

学习模范

 榜样催人奋进,使命呼唤担当。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全国模范法官鲍卫忠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湖北全体干警认真聆听了报告团成员的宣讲,深受鼓舞,掀起了学习全国模范法官鲍卫忠同志先进事迹的热潮。现将部分干警学习感悟摘录编发,让我们一起缅怀英模事迹,传承英模精神,奋发勇毅前行。

魏林夕   荆州区法院综合审判庭员额法官

 鲍卫忠同志扎根边疆基层二十四载,忠于职守,始终奋斗在执法办案一线。作为法律的执行者,他具备攻坚克难、勇于担当的气魄;作为法律的捍卫者,他具备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作风;作为法律的维护者,他具备守住清贫、耐住寂寞的品格。他不仅是一名法律执行者,更是一名充满人文关怀的司法者,他不仅是一名公正裁判者,更是一名贴近群众的调停者,从他身上,我看到的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实信仰,一名政法干警的执着坚守、一名人民法官的纯粹笃定。

 虽斯人已逝,但其念犹存,我们要做的只能是好好将鲍卫忠同志的崇高精神永远传承下去,学习他卫戍正义、忠勇执法、守护公平、铸牢忠诚的精神;学习他用行动去证明身为法律人守护公平与正义的信仰和理念;学习他以坚定的信仰、以朴素的良知、以温暖的形象、以坚守的原则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学习他既已心许审判事业,便风雨无阻全身心投入到司法事业中,让司法为民的春风细雨浸润人心,让公平正义的阳光遍洒人间。

余穗军   汉川市法院审管办主任

 年仅45岁的鲍卫忠同志忠实敬业、一心为民、24年如一日坚守边疆基层法院、俯下身子办案、掏心窝子干事、倾心用心解民忧。他是用生命书写忠诚、坚守初心使命的英模代表,是践行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法官典范,是我们学习的党员榜样。

 要学习他司法为民的初心。执行工作不好干,鲍卫忠同志走着、听着、看着、写着,一干就是24年,他从未喊过苦累,他是以心换心、能把石头捂热的人。我们要铭记他民生无不小、枝叶总关情、不辞劳苦精神,始终用心用情把我们手头上的每件案件、每项工作、每件小事办好。

 要学习他敬业奉献的决心。为完成工作,鲍卫忠同志常年加班加点,他敬业严谨,他把每件案件都打造成了一堂法治课,在他的带领下,执行局未出现一起违法违规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法院、法官责任重大,秉持着敬业奉献之心,才能真正把事办好、把事办了。

 要学习他迎难而上的信心。鲍卫忠同志不畏艰难,迎难而上,解决了长达8年的执行案、600多件骨头案,想方设法破难案、解心结,被称为“鲍公”。我们工作中,也会遇到很多困难与问题,勇担当、想办法、练本领、提能力、有信心、学榜样,主动作为,真正作为,是我们解决一切问题的金钥匙。

曹璐恩   施市法院行政庭法官助理

 鲍卫忠同志对工作兢兢业业,对群众全心全意,用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感情,把群众的事情放在首位,把平凡的工作变成信仰。

 要学习鲍卫忠同志,我们要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增强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以致用,努力在掌握理论精髓和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工作和事业面前,要顾全大局,不争名夺利,不计较个人得失,在思想上、业务上不断地完善自己,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坚持运用唯物主义去分析和观察事物,明辨是非,坚持真理,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要练就过硬的专业能力。学无止境,思者常新。要对标榜样,找短板补不足,始终把业务理论学习作为搞好本职工作的立足点和突破口。密切关注法律法规变化的动态,不断提高业务理论水平,增强业务处理能力。书本上的知识是基础,将之运用于实践才是最终目的。个人的能力总会有局限性,平时工作中,要多向单位业务强、经验丰富的同志学习,积累经验,总结归纳,学习会让人触类旁通。

 要坚定理想信念,用心去做每一件事,坚持为民宗旨,秉持为民情怀。时刻牢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句话,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践行实现公平正义的理念,提升法治社会下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要保持对工作的热情,以工匠精神在平凡的岗位唱出不平凡的乐章。人生的价值在于奋斗、在于创造、在于奉献。要热爱本职工作,对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竭尽所能予以解决;遇到复杂案件,深入学习研讨,抓焦点、找证据,一丝不苟,对每一个案件当事人负责;面对群众,热情接待、耐心解惑,通过释法明理和家常唠嗑的方式,解民忧答民惑。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把领导的重托、群众的厚望化作动力,满腔热情地投入到的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精于专业,践行铁军使命。

周瑜泰   天门市法院张港法庭法官助理

 最清晰的脚印,踩在最泥泞的路上。多年来,鲍卫忠始终坚守边境民族地区司法一线,二十四年如一日,俯下身子办案,掏心窝子干事,在跋山涉水的执行路上,成功化解了一大批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的“钉子案”“骨头案”,足迹踏遍佤山村村寨。他用平凡的坚守诠释司法为民的担当,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宪法和法律”的铮铮誓言,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许,创造了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我刚到沧源法院任职,和鲍卫忠初次见面,他的工作汇报数据翔实、条理清晰,对执行指标了如指掌,案件进展、民俗风情说得明明白白。”这是沧源法院院长吕丹见到鲍卫忠时的初印象。“为避免产生新矛盾,在办理执行案件过程中,他很少采取强制措施,通过耐心细致地做工作,许多被执行人主动缴纳执行款。”这是鲍卫忠生前同事的回忆。“他在家时会弹着吉他给我唱《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这是鲍卫忠的妻子述说着他的浪漫。正是因为他对工作的责任和对生活的热爱,才能在执行案件中与当事人的经历产生共情,把群众的需求时刻放在心里,让冰冷无情的法律条文在执行办案中有了司法温度。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听完鲍卫忠的故事,我突然之间明白了“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这八个字的重量。我们法院干警处理的每一个案件,都关系到当事人的切身利益。所以,我们要严谨地对待每一起案件,俯下身子了解当事人的实际需求,全心全力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唯有这样,才能真正“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信任,才能为司法赢得民心。

王秋彤   黄石市铁山区法院政治部科员

 “我是一名法官,代表党和政府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我的职责。”这是鲍卫忠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在他九年的执行工作中,他始终秉持着赤心向党、热忱为民的执行理念深入各村各寨,用翔实的数据、清晰的条理,结合对各民俗风情的了解与尊重,将事实情理与被执行人们说得明明白白——仅用3个月时间,300多万元案款全部执行到位;650件“钉子案”“骨头案”一一化解。鲍卫忠同志用他年仅45岁的生命,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在司法战线上的应当应为,更激励着我们追寻模范的脚步,扛牢新时代使命担当,以铁一般的信念、钢一般的意志投身到司法事业中去。

 “我们迈出去的是脚步,带回来的是民心;俯下去的是身板,竖起来的是信任。”24年如一日,扎根边疆不动摇:云南山路蜿蜒,警车不到的地方,他的脚步到过;互相仇视、剑拔弩张的当事人被他的话语暖过;青山绿水间,他爽朗的笑声流淌过……鲍卫忠同志走入群众,用最平凡的方式为民调处纠纷,不厌其烦地一遍遍给群众讲解法律,阐述法理,从源头化解纠纷,为群众纾难解困,“公平正义”“司法为民”的箴言在此刻是如此真实、质朴、鲜活。

 灯火常在,来者不孤。鲍卫忠同志虽然走了,但他的精神将化作永不熄灭的火种。我辈青年干警应当接过时代的“接力棒”,把感动化为行动,把仰慕化为坚守,在办案过程中紧盯群众关切,在定分止争中坚守公平正义,在化解矛盾中坚持能动司法,用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国家实践中绽放绚丽风采!



编辑: 柯学文 曹波
文章出处: 以上各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