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交流 | 丹江口市人民法院:用好“云防惩”三字诀,创出政务诚信诉讼执行新机制

发布时间:2023-03-21  访问次数:32724

 近日,省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通报“2022年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改革十大典型案例”评选结果,“丹江口市建立健全政务诚信诉讼执行协调机制改革”成功入选。

 涉政府部门、公职人员诉讼执行案件一直以来因为涉案主体身份特殊,案件历史成因复杂等原因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为切实有效解决涉公职人员、政府部门执行案件中存在的消极履行、拒不配合执行、恶意规避执行等执行难题,更好避免党政机关、公职人员因失信被列入黑名单的不利后果,2022年,丹江口市人民法院围绕失信发现、失信预防、失信监督、失信惩戒等政务诚信建设的堵点,运用政务诚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多部门联合发力,打造了以“云防惩”为基础的政务诚信诉讼执行协调机制丹江口样本,以务实的工作举措,切实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大大提振企业的发展信心。

云上办公,跑出“云”字之快

 构建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平台。积极改进原有的纸质公文转办方式时间长、效果差、成效低等短板,将“涉政务诚信案件”立案、诉讼、执行全流程办理涉及的23项关键节点精准引入政务OA协同办公系统,成功构建起一个囊括信息转办、内务管理、督办管理、公文管理为一体的高效办公平台。积极与纪委监委、组织部、检察院、发改局、公安局、人社局等部门对接,通过责任部门积极入驻,实现联合发力,按下了数据处理的“快进键”。

 

微信图片_20230321125544.png 

▲涉政府部门、公职人员诉讼执行案件执行流程

 

微信图片_20230321125616.png 

▲企业送锦旗表示感谢

源头防病,行好“防”字之预

 建立政务失信风险源头预防机制。

一是失信联防

 印发《政务诚信告知书》,对公职人员消极应诉答辩、隐瞒虚构事实、弱化履行能力、长期规避执行等行为在立案、诉讼阶段进行提前提示与风险告知。同时,与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编办、检察院、发改局、公安局、人社局等部门开展政务诚信进机关、进社区、进乡村等活动,发放政务诚信倡议书,张贴诚信宣传海报,引导提升法治意识、诚信意识。专门针对涉政府部门、公职人员执行案件当事人进行集中约谈10次,上门督促8次。

二是失信联督

 一方面,积极要求被执行单位或个人主动配合法院传唤、约谈、如实报告财产、配合财产调查核实、及时交付法律文书指定财务等执行义务。另一方面,在办理、流转、处理“政务诚信案件”中的重点阶段,由发改局、纪委监委、涉案单位等部门通过网上督办、线下座谈等形式督促相关人员积极主动履行义务。

 丹江口某贸易有限公司与丹江口市某镇人民政府一案中,涉案标的额为31万余元,自2019年以来因涉及到该镇政府人员的更新迭代等原因,导致拖欠企业的货款迟迟未予兑现。丹江口市法院将该案作为典型案例在政务诚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进行录入,丹江口市发改局在平台接收案件推送信息后第一时间向该镇政府推送了案情,该镇政府接收后立即在平台作出承诺将尽快协商妥善解决,后该案在执行联合专班处理下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所欠案款分批履行完毕,取得较好预防效果。

 

微信图片_20230321125626.png 

▲涉政务诚信案件网上推送

 

微信图片_20230321125632.png微信图片_20230321125637.png 

▲执行专班上门督办案件

重拳出击,抓好“惩”字之威

 开展失信联惩。与纪委监委机关、市委组织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政务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实施办法(试行)》,细化出11项部门联动配合举措,做到精准及时处理政务失信行为。

 涉某镇政府案件中,在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因该镇政府不积极配合,多次以各种方式拖延、逃避执行,导致拖欠某贸易有限公司的货款迟迟不能履行到位。在多次上门约谈、电话沟通、平台转办无果后,丹江口法院立即将该案转交纪委监委,由纪委对该案进行督办,如果该镇政府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不主动作为等情况,纪委若查证属实将严肃追责问责。该镇政府平台收到转办信息后,第一时间与执行部门进行联系并快速与申请执行人达成和解,案件最终得到妥善化解,有效提升了政务人员责任意识、风险意识、法律意识。

微信图片_20230321125644.png 

▲执行专班上门督办案件

 2022年,丹江口市法院成功创建“建立健全政务诚信诉讼执行协调机制”先行区,相关经验做法在湖北省予以复制推广,自该机制运行以来,丹江口法院累计处理政务诚信诉讼执行案件5起,其中兑现3件,执行和解2件,兑现执行标的款110余万元,发布典型案例1篇,相关经验做法刊登在《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简报第165期》。

 下一步,丹江口法院将进一步深化政务诚信诉讼执行协调机制的运用和落实,切实形成良性执行的共同体,为服务经济社会大局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编辑: 柯学文 曹波
文章出处: 丹江口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