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打造院校合作的典范样本 共促法治建设和人才培养
——湖北省法院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签署合作协议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推动法学教育与法治实务相互融合,加强法律实务部门与法学院校协同育人能力,切实提升湖北省法治人才队伍建设能力,1月20日,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在汉共同签署《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合作协议》。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游劝荣,中国人民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国家一级教授王利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杜焕芳教授出席会议。
签约仪式上,在游劝荣、王利明见证下,杜焕芳与省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赵文革共同签署《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合作协议》。
此次合作协议的签署,是双方共同协商的成果。双方将以优势互补为基础,在学术合作、人才培养、业务培训等方面不断深化合作,共同推进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创新,努力实现学术研究与司法实务工作相衔接,携手培育一支高素质的法治人才队伍。
杜焕芳在发言中对湖北法院在长江司法保护、涉外商事和知识产权审判等多个关键领域所取得的显著工作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湖北法院的创新举措和改革路径成效卓著,不仅有力推动了司法工作的进步,也为院校之间的合作筑牢了坚实根基,为双方在法治领域展开深度交流与协作创造了良好条件。
杜焕芳强调,将以此次签署合作协议为新起点,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智库建设、案例教学、实习实训等多个领域开展更加全方位与深层次的合作,将湖北法院所具备的独特优势与亮点充分挖掘并展示出来,全力以赴打造院校合作的典范。今后,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依托人大法学院在学科设置、师资团队、科研能力、培训体系等方面的优势,为湖北法院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提升湖北法院系统的执法办案能力。人大法学院将充分利用好来自湖北司法一线的数据和资源,为高校教育、科研提供鲜活的素材和实证支撑,提高人大法学院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共同推进法学教育和法治事业发展。此外,人大法学院将与湖北法院系统合作,积极围绕司法实践中的难点、热点问题申报研究课题,让战略合作的内容更加全面、细致、扎实,致力于打造一个具有广泛示范意义的合作样本,使其成为引领法学教育与司法实践融合发展的一面旗帜,为国家法治建设贡献力量,为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开辟新路径、创造新辉煌。
游劝荣对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长期以来在各方面给予湖北法院工作的关心、支持、帮助与监督表达了诚挚的感谢。他指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学实力强劲,研究成果斐然,已打造出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法学教育品牌,培育了大批综合素质优良、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法治人才。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与湖北法院在仙桃法学家论坛、长江司法保护论坛等项目上深度协作,成效显著。他期望双方能以此次签约为新起点,持续拓展合作途径,深入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交流合作,力求在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习研究,合作进行人才培养、案例研究等方面收获更为丰硕的成果。湖北法院将充分借助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强化教育培训、创造良好学习条件等举措,优化干警知识结构,提升干警理论素养。同时,湖北法院拥有丰富的案例资源,愿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携手挖掘、研究并充分利用好这一案例资源 “富矿”,为专家学者的科研与教学提供第一手的数据和资料,推动司法实践与法学教育紧密结合,以理论成果指导审判实务,共同为法治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游劝荣希望中国人民大学的专家教授充分发挥深厚的理论水平、丰富的知识储备以及广泛的社会联系等优势,对湖北法院工作多提批评意见,加强监督,助力改进法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短板与不足。
人大法学院知识产权法教研室主任、教授万勇,法学院发展规划与科研办公室主任戴羽参加会议。
省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覃文萍主持会议。省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赵文革参加会议。省法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