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人民法庭(58)| 樊口法庭:案结了,事了了,心连了

发布时间:2023-09-12  访问次数:60755

  鄂州市樊口人民法庭,坐落于樊口镇樊川大道上,去到那里要走过一条又长又宽的马路,沿着这条路来法庭打官司的群众,总有几分忐忑不安;顺着这条路去村里的法官,步履总是匆匆……

微信图片_20230912093810.png 一块地引发的纠纷

 家住长港镇的村民老沈,因为无暇务农,承包的地就闲置了下来。某天,杨女士找到老沈,说想租他的地做点小生意,两人随即签下了土地租赁合同。合同签好后,杨女士开始投入资金,准备大干一场。可村里核查发现,老沈出租的土地属于农业用地,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是不能出租进行商业经营的,需要将土地恢复原状。杨女士和老沈无奈之下,协商解除租赁合同,两人说好杨女士将土地退还,老沈赔偿杨女士损失,可在赔偿金额上谈不拢了。见争论无果,杨女士就将老沈告到了法院。

 法官把双方叫来了法庭。老沈觉得,土地出租商用的事情确实不对,赔偿杨女士的损失也可以接受,但想在金额上再商量下。而杨女士呢,前前后后在这块地上花了不少钱,投入的资金都打了水漂,心里也委屈。了解到双方的想法后,法官觉得,农用地用作商业经营,违反了法律法规,如今项目已被村委会叫停,老沈、杨女士的合同也自然没有了效力。既然二人对赔偿一事并无异议,只是在金额上有分歧,那就大有调解的可能。

 于是,法官组织双方多次调解,讲法律、摆道理、谈感情,劝说双方当事人站在对方的立场多理解多体谅,各让一步。最终,双方约定由老沈分期将赔偿款项打给杨女士。调解结束后,二人如释重负,脚步轻快地走上了回家路。

工作要做到前头去

微信图片_20230912093810_1.png          这件案子虽然圆满化解,法官却陷入了沉思:长港镇近年来致力于农业发展,努力打造全省全国农业转型标杆,依法保护和规范管理农业用地是当务之急。但现实是,很多村民外出打工后,就会将自家耕地出租补贴家用。单纯站在村民立场,不是不能理解他们想通过土地增收的想法,但将土地出租开展商业经营,不仅违反法律法规,还会造成耕地流失等让人痛心的后果。老沈的案子并非个例,虽然他的行为被村里及时制止了,但难保不会有下一个、下下一个“老沈”。 

 “保护农用地是关系民生的大事,我们不能干等着案子到法院了再审、再调解,要把工作做到前头去。”胡法官说道。

 樊口人民法庭趁热打铁,出具了一封司法建议书,送到了长港司法所。针对群众法律意识不强、涉农用地纠纷案件频发等问题,法庭建议司法所多开展普法活动,宣传农用地法律政策,同时密切联系驻村律师,与法庭、镇政府联手就地化解相关的简单民事纠纷。很快,司法所回函了,他们欣然接受了樊口法庭的建议,并表示愿意共同为相关纠纷案件开展常态化调解和普法工作。胡法官也多次列席镇党委会、综治会议,提出了加强政策宣传引导、规范土地流转程序等建议。在几个部门的通力协作下,接连几件涉农用地纠纷案件都得到了圆满化解。

“婆婆嘴”多讲几遍

微信图片_20230912093811.png          樊口人民法庭揭牌刚刚一年,当地的许多村民对这个“新邻居”还有些陌生,这让法官意识到,必须多去村里走走、“混个脸熟”。于是,在农闲或者傍晚时分,庭里法官就沿着这条路,去村里开办“法治夜校”,讲解大家比较关心的婚姻家庭、邻里纠纷、道路交通相关法律问题。“办案时发现,群众对生产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认知上有偏差,我们‘婆婆嘴’多讲几次,大家就能了解更多法律法规了。” 

 没多久,应长港司法所之邀,法官助理小蔡来到长港镇高沟村,结合村民老沈的案例,为大家讲了一堂生动的现场法治课。“刚才来咱们村,看到田里种的蔬菜瓜果,各个长势好、个头足,赏心悦目啊,下面我给大家讲讲土地承包法......”听完接地气的普法后,不少村民感叹道:“以前确实是不懂,听完法治课,我们现在知道这是违反法律的,今后肯定不会那样做了!” 

 短短几个月,樊口人民法庭先后开展普法活动20余次,法庭间、校园里、田地间、厂房里都留下过干警普法宣讲的忙碌身影。良好的互动为这片土地浇灌了更多法治养料,也让村民们很快喜欢上了这位热心肠的“邻居”。有时,来咨询、立案、诉讼的村民解决完问题后,还会绕着法庭走一走看一看,对干警们闲暇时种的花花草草和小菜园指点一番,传授些种植小妙招。



编辑: 邓昭玲 曹波
文章出处: 鄂州市鄂城区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