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执行 跑出助企惠民“加速度”

作者: 何骏怡、覃江云    发布时间:2024-04-25  访问次数:286

1.jpg          今年年初,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对“切实解决执行难”作出专题部署,指出执行工作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环,也是提升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满意度的最具体环节。

 近年来,宜昌法院执行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以“如我在诉”的意识,公正司法、能动履职,通过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执行工作质效。在湖北高院公布的2023年执行工作质效排名中,宜昌法院位列第一。

2.jpg 力度+温度 探寻执行效率“新速度”

 “感谢你们,没想到这么快就要回来了!”2023年12月8日,北风凛冽,当阳市14名工人却笑容满面、内心温暖,握着执行干警的手连连道谢。原来,被执行人周某某以各种理由拖欠这14名工人工资共2万余元。恰逢当阳法院开展“涉民生执行案件和小标的案件”集中执行专项行动,执行干警将周某某拘传到法院,经过2个小时的工作,周某某当场结清了拖欠的工资。

 一直以来,宜昌法院执行工作坚持强制执行与善意文明执行有机结合,用“力度+温度”为执行工作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收获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双赢,真正做到了“案结事了”。

微信图片_20240425154035_副本.jpg          在一起涉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执行案件中,执行法官得知,因疫情原因宜都某木业公司已停产,无力支付9名农民工工资,公司法定代表人表示将外出务工偿还债务。

 可究竟什么时候能拿到报酬?公司法定代表人无法给出承诺,农民工心里也没有底。

 为此,执行法官组织双方反复沟通协商,最终达成执行和解协议,约定该木业公司在春节前给付部分款项,余下款项于两年内分期付清。“我虽然有困难,但一定会尽快把钱还给他们。”签下和解协议时,公司法定代表人也表达了愧疚之情。

 2023年,宜昌法院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积极响应、攻坚克难,共办结涉农民工工资执行案件973件,执行到位金额8915.24万元,司法救助8人,救助金额23.34万元。

惩戒+修复 助力营商环境“再升级”

3.jpg          “按照原来的流程,我们必须用资金或者资产把债务问题解决后,才能解除对公司账户的冻结。”因前期经营中存在债务纠纷,某贷款公司征信受到影响,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某某十分苦恼,他已经被“限高”,还在融资贷款方面受到限制。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夷陵法院告知其可以通过“一件事一次办”应用平台进行“一端申请,全流程办理”信用修复业务。企业在提出申请后,法院对申报财产、限制高消费规定、提供切实可行的执行方案等五方面进行审查、合议量化评估,如符合条件就可出具信用修复证明,暂停适用惩戒措施。

 在夷陵法院的帮助下,该贷款公司与债权人达成了和解协议,从提交申请到合议庭评议,再到发放证明办结,前后不到一个小时时间。

 “三方达成协议后,被担保人的房产挂网拍卖,通过法院边解决债务问题边修复信用,公司也能正常开展经营了!”拿到企业信用修复证明的王某某终于展露笑颜。

 为了强化企业自我信用建设和保护意识,努力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宜昌两级法院积极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修复激励机制,部分法院出台相关实施办法,取得了较好成果。2023年,夷陵、当阳法院成功创建全省“涉民营企业案件自动履行后信用修复激励机制”先行区,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再上新台阶。

“执行+N” 搭建合力解纷“同心桥”

4.png 

 “‘执行+社区’的模式太值得推广了!相信法院和社区力量的结合,能为更多群众解难,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远安县解放社区副书记谭某在参与一起执行调解后说。

 熬某某和周某某系邻居,敖某某家唯一出口需经过周某某门口道路,但周某某却在道路上堆放杂物,影响敖某某出行。多次沟通无果后,敖某某起诉周某某并胜诉。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承办人在走访调查时发现,被执行人家中仅两人,丈夫患病在床,妻子既要工作又要照料,家庭情况较为特殊。考虑到基层社会组织更加熟悉片区情况,承办人到被执行人所在的远安解放社区联系治调委员、网格员共同商讨对策。社区积极支持法院工作,指派一名副书记全程参与,最终在法院和社区的共同努力下,被执行人同意将杂物清理完毕,该案顺利执结。

 近年来,宜昌法院紧盯“切实解决执行难”目标,强化府院联动,加强信息共享,探索打造“执行+N”工作模式,推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执行工作源头治理,保证执行工作快速高效,努力将人民群众的“纸上权益”兑现为“真金白银”。 

5.png          下一步,宜昌两级法院将坚持“如我在诉”理念,进一步完善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大格局,加快推进执行工作现代化,切实提升执行质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

 

 

 


编辑: 柯学文 曹波
文章出处: 宜昌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