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次腾退攻坚
腾退房屋一直是法院执行工作中最难啃的“硬骨头”,自2024年以来,曾都区法院迎难而上,坚持依法办案、刚柔并济、灵活运用各类执行措施,开展了一系列“腾退”行动,成功腾退了一批执行程序复杂、矛盾突出、关注度高、时间久远、涉民生保障的房屋,共计办理腾退涉案房屋36处,确保当事人的“纸上权益”兑现为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不仅维护了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且以腾笼换鸟的方式助力地方优化营商环境,实现高质量发展。
雷霆手段——强制腾退
2024年以来,因被执行人拒不迁出房屋,曾都区法院利用雷霆强制手段,共腾退房屋13处,成功化解了多起涉信访的执行案件。
申请执行人刘某某与被执行人随州市某酒店公司房屋租赁合同纠纷一案,本案系再审案件,原审判决后一直未实际履行,刘某某多次信访。后来案件经审委会讨论决定启动再审,再审判决由随州市某酒店公司向刘某某交纳房屋租金280余万元,并将租赁酒店予以腾退。判决生效后,被执行人拒绝交付租金及腾退房屋,申请执行人刘某某遂申请强制执行。
承办法官多次传唤被执行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王某某到法院进行调解协商,但王某某态度蛮横,拒不配合执行,拒绝履行法定义务,并将其父母带至法院干扰办案,甚至在自媒体上发布与本案的不实信息。执行中经查控未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承办法官依照申请执行人的申请,依法决定对被执行人经营的酒店予以强制查封。
为保证此次强制执行工作顺利进行,对可能发生的情况多次会商研究,制定了周密的计划,并向党委进行汇报,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在当天执行现场,被执行人的法定代表人王某某情绪激动,试图阻扰执行,为保证顺利执行,依法将其带至法院,并由专人对其进行释法明理,耐心沟通,后王某某表示配合法院执行工作。最终在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下,在公证处的公证下以及属地公安、社区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历时四个小时顺利完成。
文明执行——主动腾退
一直以来,曾都区法院始终将依法强制执行与善意文明执行同向而行,执行法官用心用情用劲,化解了5处由强制腾房变主动腾退的案件。
在申请执行人叶某某与被执行人蒋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中,蒋某未按生效判决确定的义务向叶某某履行30万元及利息,叶某某遂向曾都区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承办法官多次电话、短信联系蒋某,但蒋某的电话号码始终显示为空号、关机状态。承办法官线下到蒋某名下的房屋门口张贴了公告,告知其躲避执行的法律后果,但蒋某及其家属仍不以为意。2023年11月,曾都法院对蒋某名下的房产进行评估,并于2024年1月裁定拍卖该房产。竞买人竞得该房产后向曾都法院申请强制腾退。
经向蒋某释法明理,但蒋某以孩子即将参加高考为由不愿意主动腾退。承办法官充分运用善意文明执行的理念多次与竞买人、被执行人沟通协调,双方同意将腾退时间推迟到高考结束。高考结束后,蒋某仍未腾退。承办法官在涉案房屋及小区张贴腾退公告,告知蒋某腾退期限,但蒋某对承办法官的提醒置若罔闻。
鉴于上述情况,承办法官立即制定腾退方案、组织腾退人员,并于11月25日通知蒋某准时到达腾退现场。蒋某这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声称“法官,我今天晚上主动腾退,你们明天能不能不要去那么多人,我感觉很丢人。”当晚,蒋某连夜将屋内大件物品搬走。
次日,曾都区法院执行人员按照拟定腾退方案,抵达现场进行验收,在公证处工作人员的公证下、社区工作人员的协助下,最终顺利将房屋交付给竞买人。
多方联动——助力腾退
为更好地配合政府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招商引资,曾都区法院依托府院联动机制,处置案涉闲置厂房达5万余平方米,取得了多方共赢的良好效果。
随州某公司职工宿舍系危房,随州市土地收购储备中心拟对该宿舍予以收储。2011年5月7日,该公司职工徐某某等18人出具书面承诺书,承诺一个月内从宿舍自动搬出。2018年,因徐某某等18人拒绝搬出宿舍,收储中心以排除妨害为由分别起诉,曾都区法院遂判决徐某某等18人于判决生效之日起二十日内腾退所占用宿舍。判决生效后,因被执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收储中心遂申请强制执行。
曾都区法院执行立案后,向徐某某等18人送达执行通知,但被执行人未履行。后依法向各被执行人发出腾退通知、危房通知等,责令迁出房屋,但被执行人仍以各种理由拒不腾退。2022年,在曾都法院张贴迁出公告时,被执行人声称强制腾退必阻扰,甚至还24小时排班轮流在危房值守。
2024年5月13日,在市、区两级政府指导下,曾都法院协同公安、社区、医院等部门,联合组织工作人员200余人,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见证下,按照强制腾退方案,有序有质展开安全警戒、财物清点、秩序维护、执法记录、群众释法明理等工作,历时近10小时,将上述房屋顺利腾退,最终将涉18起持续达13年之久非法占用房屋的积案全部执行完毕。
曾都区法院将持续加大执行力度,用足用好法律手段,采取定目标、划重点、抓典型的执法思路,严厉打击抗执、避执、拒执、拖执的行为,起到抓一点警一线、警一线撼动面的司法效果,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作风回应人民群众的殷殷期盼,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的公信和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