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法官的扶贫情结

作者: 大冶法院 洪丽萍 汤自勤 叶汇丰    发布时间:2018-08-28  访问次数:8095

他曾手握法锤,裁判曲直;他曾躬身文书,匡扶正义。然而,年近花甲的他却蓦然回首,投身乡村,进行另一种耕耘,誓将他悲天悯人,对弱者的关爱投射到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身上,实现他一生大爱的情怀。他便是大冶市法院原保安法庭庭长胡甲伟。

2015年,全国法院进行司法体制改革,实行法官员额制,按照员额比例,大冶法院原有77名法官只有45人可以入额。1961年出生,再过几年就到退休年龄的胡甲伟是大冶法院资深法官,入额对他而言几乎没有问题,但是,他却有着自己的大局观,他说:“多留一个机会给别人吧,他们更年富力强,法院需要他们!”就这样,老法官胡甲伟主动放弃了竞选全国首批入额法官,最后从庭长的位置上退了下来。法院领导考虑到他年纪大了,有意给他安排一个相对轻松的岗位,胡甲伟却说:“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的情况比较熟悉,因此,我想继续为农民兄弟做一点事。”他主动请缨到偏远贫困乡村蹲点扶贫。组织看他决心已定,便同意他的请求,安排他到大冶法院精准扶贫联系点——金牛镇西畈村当了一名驻村干部。

从此,他像一位红娘牵起大冶法院与西畈村“两家人”的美好“姻缘”,对西畈村的农民如亲人,真心实意帮助他们脱贫致富。2017年春至今,一年多的时光里,他吃住在西畈村,无数个日夜,他的脉搏随这里的村民一起跳动,与他们同呼吸,共哀乐,虽苦犹甜。

两大本日记 记满扶贫“乡愁”

从入村的第一天起,胡甲伟就开始写日记,如今已写了两大本,字里行间流露着真情,记录着他的扶贫足迹。他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日记本的扉页,记着西畈村的基本情况:全村1130户,4098人,18个自然村,24个村民小组,4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91个贫困人口。还记着村干部及组长的联系方式。

到岗的第二天,他就挨家挨户上门走访,详细地询问每家的基本情况,家里有多少人,有多少土地,有没有劳动力,一年收入有多少,是不是缺衣少食,享受了哪些扶贫政策。这些他都在工作日志中做了详细地记录。一年多以来,胡甲伟坚持每月到贫困户进行一次大走访,平时则更多地关注有特殊情况和困难的家庭,悉心照顾他们,像家人一样对他们进行安抚和安慰式谈心。他的日记里出现最多的字眼:因病、因残、因学、因弱……他在找这些家庭致贫的原因,以便针对根源,找准扶贫关键点,治本治源,帮助他们彻底脱贫。

西畈村复港施湾有一位残疾人施春梅,她不仅身体残疾且严重智障,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在一次走访中,她的父亲反映她家享受的低保费怎么比隔壁施恢胜家的还少,对此愤愤不平,还扬言要去告状。针对他反映的情况,胡甲伟仔细比对了两家的享受到的帮扶款项,在2016年施春梅所享受的低保费比施恢胜是要略低一点,原因是施恢胜的父母均已超过了60岁,其享受的低保费标准要高一些,而施春梅的父母当时未满60岁,其享受的低保费要略低一些。

他在日记中写道:“症结终于找到了,好在下半年,施春梅的父母满60岁以后,低保的标准就相应提高了,另外施春梅家还每月享受100元的护理补贴,那么,她家的实际所得将高于邻居施恢胜家的所得。”胡甲伟一连几天上门给他们讲这政策,让他们相信党的政策一视同仁。后来,真的兑现了政策后,施春梅的父亲不再有怨气了。

他在日记中记录了许多扶贫感受,“西畈村地处金牛镇西部与咸宁市相邻,过去这里的农民外出经商的多,见多识广,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弄潮儿也不少,成功的有,失败的也有,他们的故事在村里流传。其实每一个成功人士背后都是一部奋斗史,充满了艰辛。然而,许多村民只看到现在成功的鲜花,却看不到当初花儿的嫩芽润透了汗水。因此,村里有些人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好高鹜远。”对此,胡甲伟在走村串户时,更多地向他们灌输勤劳致富,从小事做起的理念。引导乡亲们脚踏实地,从一块地、一亩田做起。扶贫要先扶志,脱贫要先从思想上脱贫。

甘当扶贫“红娘” 找准扶贫“准星”

金牛镇西畈村是大冶法院的扶贫点,有了胡甲伟和工作队的同志们在一线,这里的扶贫十分精准。

西畈村由原来的西畈、袁岗、黄安三个行政村合并而成,全村有104名党员,胡甲伟特别重视帮助西畈村加强党组织建设,增强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今年元月,西畈村迎来了精准扶贫以来的最大喜讯,经金牛镇党委批准,西畈村党支部升格为西畈村党委,下设3个支部、5个党小组。在18个自然村中成立了村庄理事会,通过民主推荐和群众选举,一批思想觉悟高、乐于奉献、办事公道、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走上了村庄理事会的岗位,他们在“党建引领、活力村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村庄治理。

有了村党委和老党员“加盟”的村庄理事会,扶贫工作开展起来更顺畅了。但是细心的胡甲伟发现理事会没有活动场地,大家难以聚在一起。他向大冶法院院长报告此事,详细汇报了西畈村基层党建和理事会工作的现状,提出帮助村“两委”理事会加强阵地建设的思路。胡甲伟的汇报引起了院长的高度重视,院长及时主持召开专题党组会议,研究出台精准扶贫举措。2016年底,大冶法院为村庄理事会建设拨付了2万元,为每一个理事会置办了办公桌椅和资料柜等,从而推动了理事会工作正常开展。从此,胡甲伟经常到理事会去坐一坐,与理事会的成员们谈心,将党的政策及温暖送下去,将人民群众的呼声、愿望带上来,真正当起了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红娘”,为扶贫工作打下良好群众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扶贫工作就像装上了“准星”,更加精准。

村里的基础建设一直让胡甲伟记挂心头,但法院支助资金有限,他必须精打细算,将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2017年,在法院驻村工作组的支持和指导下,该村栽种风景柏1万株,香樟树1000余棵、种植杉树200余亩,2018年在白家垴湾荒山上栽红豆杉近万株。修筑乡村公路3000余米;护砌沟渠4000余米;清淤门口塘13口,改扩建山塘4口。该村需要建一座200千瓦的光伏发电站,在胡甲伟多次到法院汇报此项目的重要性后,法院拨款8万元,去年8月已顺利并网发电,每年可为西畈村增加收入5万元。为西畈村18个自然村的主干道上安装300多盏太阳能路灯,使乡村亮了起来,美了起来,村民脱贫的信心也倍增起来了。

一人带动一片 唤醒扶贫“合力”

“一捧热土心里藏,希望乡间留。大地结出甘甜果,满目是金秋。”周一至周五,他五天四夜吃住在村里的办公室里,自己买菜做饭。他从来不到村民家去蹭饭吃,他说,这看起来是一件小事,但是,我觉得我的帮扶就是要从细节做起,不给农民兄弟添一点点麻烦。他每天早晨5点,鸡一叫就起床,骑着自行车沿村里走一遍,他觉得这样才能心里安稳。

该村党委书记汤之兴说:“胡甲伟睡的是村委会原堆放废物的储藏室,做饭的厨房是过去我们村委会人员做中饭的旧伙房。”他表示十分佩服胡甲伟,“他能忍受孤寂,在一个连电视都没有看的地方,一住就是一年多。但他的思想很活跃,村里的安排他紧跟,村里的大事小事,他了如指掌,并积极出谋划策。他待村民如亲人,村里没有人不认识他的。”

张元若湾有一个叫张诚顺的农民,原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但是病魔却使这个家支离破碎,他因患肿瘤而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又因一场大病夺去了独子年幼的生命,其妻子也承受不了这么严重的打击而离开了这个家。如今,他孤身一人。张诚顺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胡甲伟一有空就去他家坐坐,经常与他交心谈心,重新燃起他对生活的希望。

走访中,他看到张诚顺家年久失修的屋子一遇到下雨天就到处漏水。看到这个风雨漂摇的家,胡甲伟痛在心上,却又倍感乏力。他赶回法院,将这个情况向分管的院领导吴开明汇报,经过院党组研究以后,由院政治处发起倡议,发动更多的人来共同关心群众疾苦,大冶法院干警自愿捐款2000多元。2018年春节前,张诚顺的家焕然一新,旧瓦全部换成了机制红瓦。张诚顺终于过上了一个顺心的春节。

在法院扶贫工作组的倡议下,除了张诚顺,大冶法院干警100多人注册了中国社会扶贫网,纷纷为西畈村贫困群众捐款。

近日,大冶法院工会主席专程到张诚顺家看望,张诚顺回忆起胡甲伟对他的帮助以及法院干警捐款为他换瓦的事,顿时泪眼婆娑,激动地说:“有你们的帮助,我一定要好好地生活!”

 


文章出处: 省高院宣传处